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新闻 > 新闻
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中国经济社会运行正在加速恢复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一幅幅真抓实干的奋斗图景在全国各地展开。
从人民银行年内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到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再到整个金融业创新“非接触式”服务模式保证金融可得性,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金融业多举措支持疫情防控、推进复工复产,护航经济恢复发展。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市场对于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求,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可见,“六稳”+“六保”是国内宏观政策着眼于当前及未来情势给出的方案。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业该如何继续发力实现“六稳”“六保”?
充分估计困难与不确定性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
“下一阶段,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由前一阶段的直接冲击造成停工停产,逐步转向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引发‘次生灾害’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全球产业链受损、交货与账期延长、外贸企业正常生产与资金流动受阻等等。”民银智库高级研究员应习文表示。
“当前,国内产业链恢复正处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交汇点上。”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将疫情对国内产业链的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疫情暴发初期,国内产业链面临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双碰头”冲击;第二阶段是疫情防控关键期,国内产业链受国内企业停工停产影响显著;第三阶段是海外疫情蔓延期,国内产业链将主要受全球主要国家市场停工停产的影响。
越是不确定性增加,金融业越要保持定力,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关键,则在于切实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专家表示,金融业应与实体经济恢复情况相匹配,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持续扩大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以供应链金融为抓手保稳定
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电子旗下冠捷科技北京分部的厂区内,智能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原本标配700人左右的厂区,如今已有800多位员工为订单生产忙碌着。作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这家显示器与液晶平板电视的生产制造商先后带动235家供应商实现复工复产。
“配套企业必须动起来才能满足订单需求。”该厂区采购部的王权表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靠的不仅仅是核心企业,还有上下游中小微企业。
“疫情使核心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产业链的重要性,只有上下游激活了,核心企业的运转才能持续。”何飞坦言,疫情加深了大中小企业“命运共同体”理念。
今年3月下旬,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为基于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开展提供政策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卞永祖建议:“具体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应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职,通过发挥‘交易银行’功能,为企业提供交易结算、贸易融资、流动资金管理等供应链金融相关产品,创新相关服务,保证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
强化金融支持就业创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
今年一季度,包括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在内的一系列政策火速落地。据统计,仅一季度我国已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已向320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423亿元,惠及职工8513万人。
疫情期间,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正在改善。数据显示,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3.6%,比上年同期高4.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787万户,同比增长22.2%。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上升”列为四点值得关注的风险之一,并称下一步货币政策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稳企业保就业”将是下一步金融业发力实现“六稳”“六保”的重要着力点。
专家认为,接下来,金融业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方面,应强化金融支持就业创业,加强部门沟通协作,研究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放宽申请人获贷条件,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大对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的金融支持。